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郎利輝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70
職稱:教授
院系: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6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先進成形技術、數值模擬、并行工程、CAD/CAM/CAE/CAPP
電子信箱:lang@buaa.edu.cn
辦公電話:010-82316821
辦公地點:無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區學院路37號704信箱
個人簡介: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機械工程高級會員、日本塑性加工學會會員,國際生產力工程學會會員,曾任英國在英聯邦華人計算協會執行委員和國際生產力工程學會執行委員(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RODUCTIVITY ENGINEERING),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學術期刊(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AND SCIENCE)、英國期刊(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期刊(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和(Journal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論文評審員。
目前主要從事液壓柔性成形技術及裝備、板材熱成形及溫熱柔性成形技術及裝備、成形過程數值模擬及優化、先進金屬成形技術及CAD/CAM/CAE/CAPP一體化技術。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歸國留學人員基金、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項目、國家985項目、國防預研等多項研究項目,曾主持完成丹麥科技部項目,并獲得丹麥杰出青年項目以及其他多項國內項目。
發表國內外期刊和會議論文90余篇,會議主題報告多篇,英國機械工程學會Thomas Stephen Prize獎獲得者。
近五年代表性學術論文:Precision Forging Technological Optimization for 7075 Aluminum Alloy Complex Component with Limbs,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hydormechancial cup deep drawing with heated media。
近五年承擔的重要縱向科研項目:沖擊液壓成形技術及其基礎研究,非合金粉末的熱等靜壓數值模擬及驗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