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學科簡介
本專業自1983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近幾年來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探測、地球物理信息技術、工程地球物理、計算地球物理、高分辨地震勘探、巖石圈地球物理測量和數據處理、油氣儲層描述與開發地球物理、復雜油氣田物探方法、地震波場模擬與基于模型的深度域地震成像技術、地球物理井間電磁測井與層析成像技術、水資源與工程環境勘查以及非地震探測技術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優勢領域。李慶忠院士是目前我國石油地球物理探測領域唯一的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在“波動地震學”、“三維地震勘測”、“偏移成像”和“高分辨地震勘探”等諸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
本學科設有海洋地球物理探測實驗室、復雜油氣田物探方法實驗室、石油與工程技術實驗室和地球探測信息技術實驗室等。現有淺層地震儀、激發極化儀、多波束測深聲納系統、數字旁掃聲納、淺地層剖面儀、GPS定位儀、海洋重力儀、海洋磁力儀等野外探測信息技術采集系統。由三臺先進的計算機服務器、十幾臺計算機工作站、數十臺微機以及高密度工業磁帶機、A0熱敏繪圖儀、彩噴繪圖儀、A0數字化儀等構成的高性能并行計算與輸入輸出設備,為軟件開發、信息處理與解釋提供了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十五”初期本學科專業已落實的課題和實驗室經費累計已達1200萬余元。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實驗和計算機技能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能較完整系統地掌握地球探測和信息技術領域內一個方向的理論、方法和現代化手段,了解與本學科相近或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概況。具有從事地球物理信息技術、工程地球物理、計算地球物理、高分辨地震勘探、巖石圈運動的地球物理測量和數據處理、油氣田與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與技術等方向的科研和工程技術能力;畢業生可到海洋、油氣田、礦產資源、工程勘查等研究和生產單位,以及高校或政府決策部門從事科研、教學、生產、管理工作。
三、學科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 |
1 | 地球物理信息技術 | 該方向以解決當前地球物理勘探中遇到的重大技術難題為研究目標,以研究和開發地震勘探數據處理的新方法、新技術為特色,在開展應用基礎研究的同時,注重于信息處理軟件系統的研制與開發。現主要課題研究內容包括:復雜地質區域的地震勘探技術、靜校正技術、噪音剔除技術;深水長周期鳴震與多次波剔除技術;地震模型技術;層塊體速度分析與檢測技術;疊前深度偏移成像技術;地震反演技術;以及高性能并行算法等軟件技術的研究等。 |
2 | 工程地球物理 | 該方向主要根據大地各種不同的物性差異,采用先進的地球物理手段與數字信息分析處理方法,獲得重要的地質特征信息與結論,為大型水利交通建設、規劃建設和城市高層建筑設計、地下水利資源合理利用,以及城鎮的災害與環境安全性的評價等領域提供可靠的重要依據,同時用各種方法與成像技術手段獲取的各種物性資料與地質特性信息采用地理信息系統所建立起來的可視化信息庫系統,為城市建設與規劃,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的地質方面的數據與資料。 |
3 | 巖石圈地球物理測量和數據處理 | 該方向用地球物理中的重力、磁力、地熱、大地電磁、天然地震的測量等手段,獲得反映巖石圈各物質層,尤其是深部的構造信息,在此基礎上開發綜合解釋的數據處理系統、模擬其地球動力學成因機制。在已開展的巖石圈動力學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研究區域、系統研究方法。以國際合作方式在我國的重要構造邊緣地帶,開展地球物理測量,研究開發數據處理新方法、新技術,建立綜合反演解釋系統。對巖石圈構造動力機制的研究、對盆地成油環境和模擬構造邊緣運動、對石油開發和預測天然地震都具有意義。 |
4 | 計算地球物理 | 該方向的研究范圍涉及重、磁、電、地震、測井等方面,井間電磁測井成像及井間地震層析成像已成為地下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勘探,石油生產,資源管理,地下水污染,環境監測等領域重要而核心的工具。利用高階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邊界元、付里葉變換等方法系統地對復雜地質體進行了正演和反演,取得了一些創造性成果。利用井間地震與井間電磁的聯合反演技術是本研究方向的特色。 |
5 | 海洋應用地球物理 | 本研究方向對中國大陸架及鄰近海域為對象,重點研究中國邊緣海的地球物理場特征、構造演化及其動力學過程,發展高分辨率地震地層學和層序地層學,河口、海岸帶淺層沉積作用,為海洋資源地球科學研究提供基礎資料和技術支撐。其特色在于深部構造研究和淺層沉積環境研究的結合。海洋油氣、天然氣水合物地球物理探查,近海工程及海洋環境調查。 |
6 | 油氣田與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與技術 | 本研究方向對(1)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2)三維地震成像與四維地震;(3)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術;(4)復雜地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5)油氣田與煤田地層參數反演與解釋;(6)高精度重磁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7)地球物理測井;(8)地球物理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等進行研究。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