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藥學專業簡介
我校藥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于2010年獲批,目前招生方向有藥理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物分析學、藥物化學、生藥學、藥劑學、海洋藥物、臨床藥學等。其中藥理學二級學科碩士點自1986年開始招生,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積淀。近年來在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臨床藥學等方向發展十分迅猛。
本學科學術實力較為雄厚,成果較為豐碩,藥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藥學學科被列為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在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我院藥學學科綜合得分71分,與首都醫科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的藥學學科并列。
經過多年的發展,本學科已建立一支以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領銜的人才梯隊,擁有長江學者創新團隊、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浙江省省級教學團隊等高水平學術團隊。共有24名教授,27名副教授,以及來自美國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美國Rockefeller University和浙江省內各大醫院的兼職導師。導師大部分具有博士學位和海外留學經歷。學科帶頭人為長江學者李校堃教授。
本學科建設了國家級精品課程(生物技術制藥)、國家級資源共享課程等優勢教育資源,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省重中之重學科,近三年來,本學科點發表SCI論文205篇,有部分重要成果在CELL系列期刊CMET(影響因子17.7)、《PNAS》、《JACC》、《Blood》等在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出版包括規劃教材在內的專著26部。
在重要科研獎項方面,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系列研究成果先后榮獲2007年藥學領域最高獎項----中國藥學會科技一等獎(當年唯一的一等獎)、2008年度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浙江省內首次)、200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氧化損傷與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發病機制的關系研究”獲教育部二等獎和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還有6項成果省市二、三等獎。目前,承擔國家863、重大新藥創制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79項,總科研經費超過4000萬元。充足的科研經費提高了研究生培養質量,每年都涌現出一批發表SCI論文和獲得多項各類獎學金的優秀研究生。
方向一:藥物化學
藥物化學方向主要圍繞藥物的化學結構進行多樣性的藥物化學設計,利用不對稱合成、無機配位合成、組合化學等多種方法進行合成,并進行藥理篩選和機制研究,進而發展多種藥物結構分析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檢測手段。藥物化學與藥物分析的結合,使得化學新藥研發擁有了更為便捷的方式。
本單位在藥物化學方面,了解分子生物學國際前沿動態,善于將國際上新穎的分子生物學信號通道和靶點應用于藥學研究,發展新的藥物靶點和作用機制,同時在實驗設計和過程中自主尋找創新性的藥理機制,并結合化學合成的基礎完成從藥物設計、合成、分子藥理學到動物實驗的系列研究。本方向梁廣副研究員對姜黃素類似物進行了大量的藥物化學研究,首次提出針對姜黃素類似物的“先藥代后藥理”的藥物設計新思路,并對合成出的類似物進行了大量的藥理篩選和藥理機制研究,獲得了一批藥理藥代俱佳的侯選化合物,其項目組共發表論文29篇,其中SCI論文23篇,最高單篇影響因子達到6.8,影響因子總和達到60。
目前,本方向教授5人,副教授9人,具博士學位者8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發表SCI收錄論文34篇,獲發明專利授權5項。
目前已初步形成天然產物全合成和化學生物學研究藥物分子設計及生物活性研究新藥分子設計與合成等研究方向。
方向二:藥劑學
本方向依托于溫州醫科大學藥劑學教研室,主要特色在于生物藥物新型載體材料、超聲介導定位釋藥系統和腫瘤特異性受體介導的靶向遞送系統研究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
主要研究內容為:超聲介導定位釋藥系統,在國內較先成功研制出實用的可作為超聲造影劑的新型脂質微泡凍干粉,完成了從劑型確定、處方工藝篩選優化、質量控制、造影技術研究、脂質微泡成型機理、超聲共振散射機理、基因遞送研究、空化效應和聲孔作用觀察等多方面工作,運用超聲定位釋藥的特點,重點開發腫瘤和血栓的新型超聲介導定位釋藥系統,目前已申請5項發明專利,保持超聲介導定位釋藥系統國內領先研究水平。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業內頂級刊物等發表系列SCI論文8篇;腫瘤特異性受體介導的靶向遞送系統,采用可降解聚合物或脂質體為載體材料,設計構建能與腫瘤特異性受體結合的抗體,并修飾到包載抗腫瘤藥物的微納米粒上,在分子、細胞、組織和整體動物水平上揭示腫瘤特異性受體介導的腫瘤靶向遞送系統抑制眼腫瘤等局部腫瘤的藥效及其機理;探索控釋載體與傳統藥物組成載藥系統協同增效后在眼科等臨床應用的可行性;在靶向控釋技術在改善腫瘤治療現狀的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原創性成果。口服和黏膜給藥新制劑,研制胰島素鼻腔黏膜微囊、結腸靶向釋藥膠囊、速釋滴丸、粉防己堿微乳、姜油貼劑、鹽酸喹那普利分散片等,改善藥物溶解度、穩定性、分散性等理化性質,解決患者順應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問題,目前已申請3項發明專利;生長因子類生物藥物新型載體材料,通過肝素化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設計與合成,開發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新型載體材料,解決生長因子類生物藥物載藥量低、穩定性差的問題.
目前,本方向擁有高級職稱人員4名,中級職稱人員6名,博士3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其它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37篇。
方向三:生藥學
目前,有導師10人,師資隊伍較為強大。其中,擁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培養人選、浙江省醫藥衛生高層次人才等國家級、省級人才榮譽獲得者。
在教學科研方面,生藥學是浙江省“藥理學與生化藥學”重中之重學科的一個重要方向,中藥學被評為溫州市重點建設專業,擁有國家GAP基地一個、浙江省浙南特色中藥重點實驗室一個,建立了溫州醫科大學生物與天然藥物研究院、溫州醫科大學中藥研究院、溫州醫科大學天然創新藥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經過多年的發展,生藥學學科已形成了3個穩定的科研方向。其中,中藥生藥學方向在傳統形態、理化鑒定與質量評價的基礎上開展了中藥材GAP種植、中藥材質量與遺傳、生物效應評價與DNA分類等方面的研究,已建成了中藥質量研究平臺、藥用植物生理生態研究平臺、中藥生物技術應用研究平臺;生藥藥理在傳統的心血管藥理、消化藥理等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系統的中藥防治腫瘤、肝硬化、肝纖維化和抑郁癥的評價方法,完善了相關的中藥藥效和毒理研究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復方安全性評價研究、中藥藥效成分體外篩選研究等領域都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相繼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國家973計劃等的立項支持。
在生藥藥理和新藥研發方面,2009年本方向研究成果“當歸提取物治療高血壓病作用機制與臨床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生藥資源學方面,2006年,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GAP工作委員會落戶本方向,2009年由本方向科研人員主導的溫州道地藥材溫莪術GAP基地建設通過國家藥監局現場驗收,為生藥學方向的科研、教學和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平臺。
近5年主編出版了《中藥材GAP系列叢書》、《黃精》、《天然藥物溫莪術》等生藥學專著,參編了《國家藥典-臨床用藥須知》等,發表論文45篇,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多項省部以上級科研項目,科研經費充足。
方向四:藥物分析學
本方向組建了蛋白質染色技術、電化學和代謝組學(擁有600MHz核磁共振波譜儀)藥物分析平臺,結合藥物本身的性質,進行結構分析和定性定量分析等多種研究。形成了蛋白質染色技術(蛋白質組學)、電化學分析、代謝組學、現代儀器分析等穩定的研究方向。在蛋白質染色技術分析平臺、代謝組學等方面擁有較強的實力和基礎。擁有浙江省****入選者、浙江省醫藥衛生高層次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教師擔任《ELECTROPHORESIS》(IF:4.101)、《PROTEOMICS》(IF:6.088)雜志審稿人。
目前,本方向擁有6名高級職稱教師,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人才梯隊。目前,承擔了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總經費500余萬元。在《ELECTROPHORESIS》、《PROTEOMICS》等SCI期刊上發表論文35篇,其中包括特邀綜述1篇。
方向五: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本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基因工程藥物的上游構建、中試、發酵、純化、突變與改構、化學修飾及其相關作用機制研究)等。特別是在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系列為代表的基因工程藥物研發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具有較好的積淀和基礎,已建立了國內較全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突變與改構體系。
本方向帶頭人李校堃教授,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具有2個國家一類新藥的研發經驗,曾牽頭組建全國唯一一個基因工程藥物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擔任副主任、首席科學家,因其在FGF研發方面的突出成績,曾作為中國唯一代表受邀參加了最有影響的國際會議之一——高登研究會議之FGF會議并做主題報告,系統介紹了中國FGF研究的情況。
本方向擁有一支水平高、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隊伍中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等。目前,本方向有正高職稱4人,副高6人,具有博士學位者8人。
目前,初步形成了生物技術藥物的開發與臨床研究、生物新藥的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研究、生物藥物分子結構與功能研究等3個穩定的方向。
本方向建有浙江省生物技術制藥工程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劑工程基地等,并獲得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4000萬元建設資金支持,目前擁有開展本方向研究所需的各類儀器設備。
獲得863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發表SCI論文79篇。出版學術專著8部,其中包括我國第一部全面介紹FGF基礎與應用研究的專著。
由于在生長因子研發方面的突出成績,本方向先后榮獲2008年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200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2年浙江省科技一等獎等重大科研獎勵。
方向六:藥理學
本方向在多年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生化與免疫藥理學、分子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藥理學、臨床藥理學等幾個次級研究方向。
生化與免疫藥理學方向目前承擔了包括8項國家自然基金等在內的20余項國家級、省市級科研項目。發表SCI論文33篇。擁有浙江省生物技術制藥工程重點實驗室等一流的科研教學平臺,并與美國哈佛大學、路易斯威爾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主要研究生物藥物(生長因子)等對重大疾病如糖尿病并發癥、難愈性潰瘍等的藥理機制及在生殖、發育中的作用機制等。
在神經藥理學方向,本方向對學習記憶和促智藥物的研究一直處于領先的地位,尤其是深入地研究了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系統對學習記憶的影響;近年來在神經退行性疾病、腦缺血再灌注、抑郁癥相關研究方面不斷深入。本方向在《MolPsychiatry》、《NeurosciLett》、《NeurobiolAging》等神經藥理權威期刊均有論文發表。
在分子藥理學與毒理學方向上,本方向對毒理學的研究已有較長的歷史,多年來堅持開展農藥等中毒解救的研究,尤其是對沙蠶毒素系和毒鼠強的毒理與解毒研究在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對二巰基化合物的研究,填補了國內的空白。目前,與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合作建立了溫州醫科大學分子毒理與藥理研究所,在分子水平的研究進一步深入。本方向在《LifeSci》、《ToxicolLett》、《ToxicolSci》均有論文發表。
在臨床藥理學方向,已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國家藥品臨床試驗基地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具備開展新藥臨床試驗的能力。在藥物的人體代謝動力學、新藥的人體生物等效性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研究方面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
方向七:海洋藥物
海洋藥物是應用現代化學和生物學技術從海洋生物中研究和開發新的藥物的一門新興的交叉應用學科,是藥學研究和新藥開發的一個新的領域。海洋藥物學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已逐漸成為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其研究領域在不斷拓展,主要涉及藥物化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遺傳學、生物資源學、臨床醫學等眾多相關學科,研究水平在迅速提高。海洋藥物學的發展既得益于來自上述各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術的進步,同時也促進了各學科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滲透。
海洋藥物學研究內容可以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應用多種生物篩選技術對海洋生物進行系統的活性篩選,如抗腫瘤、抗病毒、抗菌等活性篩選,從中發現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生物產品。
(2)對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生物樣品,運用現代的提取分離方法,結合活性追蹤,從中分離活性部位和活性單體化合物;運用現代光譜測定技術結合化學方法測定化合物的化學結構及空間立體構型。
(3)對活性單體化合物或活性部位進行新藥臨床前研究(如藥理學、毒理學等研究)和臨床試驗、申報新藥。
(4)以活性單體化合物作為先導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或結構改造,以發現活性更強、毒性更小的新的活性成分,再進一步開發新藥。
(5)采用化學合成方法、人工養殖和生物工程(如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術解決某些藥用資源不足的問題。
(6)應用多種生物技術進行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化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及生物信息學等研究。
我院海洋藥物方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已發表SCI論文17篇。
方向八:臨床藥學
臨床藥學的核心內容為“以病人為中心的合理用藥”,側重于研究藥物和人的關系,它不同于傳統的藥品供應保障、處方調配的藥學服務,其內涵為以合理用藥為宗旨,藥師直接向患者提供與用藥有關的服務,以促進患者藥物治療的效果與目的。
臨床藥學以實證研究為手段,研究內容包括:臨床藥物動力學、臨床藥效學、藥物利用和評價、藥物相互作用研究、藥物過量的處理方法研究、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藥物經濟學研究、藥物情報信息研究以及藥學監護等內容。
本方向于1989年即建立臨床藥學實驗室,開展血藥濃度監測工作,1992年正式設立臨床藥學室。2000年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實行院校結合,逐步拓展血藥濃度監測的項目,開設臨床藥學教育,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臨床常用藥問題解答、用藥安全宣教等臨床藥學服務。
本方向的學科帶頭人為2010年度中國優秀藥師獎的獲得者(全國僅75名藥師獲獎,我省僅2名),長期從事臨床藥學的研究工作。學術梯隊中擁有以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骨干成員中有醫學背景的導師,也有藥學背景的導師,涵蓋的研究領域有:胃腸外營養,藥物流行病學,毒理學,生物藥學,藥物代謝動力學等等與臨床藥學緊密相關的專業方向。確保了臨床藥學碩士的教學工作、科研實踐、藥學服務實踐。本著“優化結構、發展內涵”的方針,本方向已經建設成一支以藥學、醫學專家為骨干,專職中青年教師和臨床藥師為中堅力量的臨床藥學專業師資隊伍。
總的來說,我院的藥學學科已有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和具有良好的軟硬件條件,學科方向齊全,儀器設備良好,擁有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等離子發射光譜儀、智能付里葉紅外光譜儀、600MHz核磁共振波譜儀等價值3000萬元的先進儀器設備。擁有溫州醫科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浙江省生物技術制藥工程重點實驗室等良好的實驗場地和條件。并且與哈佛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建立了深入合作關系,同時注重產學研緊密結合,已取得較顯著的成績。歡迎廣大學子報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