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一)批準時間
我校于2006年獲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該學科已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學術隊伍。
(二)專業介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是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基本規律,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學科。
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理論界、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作為二級學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該學科的研究和建設,將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重點,密切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理論總結,深入研究黨的幾代領導集體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深刻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的基本規律。
(三)研究方向介紹
本學科近4年來共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4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10余部;承擔科研課題30余項,科研總經費100多萬元;各種科研獲獎20余項。本學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理論創新、弱勢群體扶助的理論與實務、和諧社會利益群體博弈等領域形成特色,在國內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展現了良好的專業發展前景。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為:
1.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本方向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關于現代化的理論;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道路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代化的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世界現代化理論比較研究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理論研究等。
2.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現實:本方向主要研究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及實踐應用;和諧社會理論與社會轉型時期重大社會問題研究;現代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及其關系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文化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等。
3.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與領導科學研究:本方向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理論;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的歷史經驗研究;世界各國政黨執政歷史與經驗研究;馬克思主義與領導科學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研究;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研究;中國共產黨執政資源研究;中國共產黨執政環境研究;中國共產黨執政體制研究。
(四)導師隊伍情況介紹
教授
朱世宏 楊博文 譚祖雪 李學林 伍競艷 張小飛
副教授
劉浚 趙炳建 陳怡男
(五)研究生培養情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共黨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等領域的交叉學科。出于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需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始終處于理論界的焦點熱點之列。同時,國外漢學家在研究當代中國問題時,也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作為其重要的研究課題。并且,國外學者在研究條件和研究水平上具有我國學者不可比的特點與優勢。因此,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領域,國內研究水平與國際研究水平相比,有這樣幾個特點:1)國內部分機構與學者在獲取相關國內檔案時具有優勢,但國外學者可以更方便地獲得國外方面(如俄羅斯)的檔案;2)國內學者對中國現實問題的具體材料有更多的掌握,但國外媒體學者在接觸當代中國高層方面(如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反而具有一定的便利條件;3)國內學者對有關問題的理解更符合實際情況,國外學者的研究視野更開闊,等等。
未來5-10年內,本學科將形成在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術梯隊。為此,將采取以下兩個步驟。第一步,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為基礎,整合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室中“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的相關教學研究力量,用5年時間建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現實、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與領導科學研究等方向的學術研究梯隊。在每個方向中,形成2-3名學術帶頭人,3-4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青年教師的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第二步,用5-10年的時間,在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二級學科建設的基礎上,增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并為申辦“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創造條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